湘江边的螺能吃吗?摸螺背后暗藏健康与法律风险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08:58    点击次数:96

最近,湘江边 “摸螺大军” 的视频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:镜头里浅黄色的螺类密密麻麻,有人当场捞起一桶带回家烹煮,评论区却炸开了锅 —— 有人说这是 “血吸虫宿主”,有人警告 “随意捕捞会坐牢”。这些江边螺类究竟能不能吃?带着疑问,记者展开了实地探访。

4 月 27 日,长沙阴雨绵绵,桃子湖附近的湘江边却依然能看到零星 “摸螺人”。一位正在钓鱼的市民透露:“周末晴天时,来捡螺的人能把滩头挤满!” 他熟练地指向浅水区:“这种大拇指大小的石螺能吃,个体大、壳圆圆的福寿螺可碰不得。” 说着还传授起 “经验”:“拿回家滴点菜油,吐泥一晚上就能下锅。”

记者沿江搜寻发现,江边台阶滩头确实散落着大量螺壳,浅水区肉眼可见数十只螺类生物缓慢爬行。但现场湿滑的斜坡让人步步惊心,记者多次险些滑倒,沿岸 “水深危险” 的警示牌格外醒目。遗憾的是,记者并未找到视频中的同款螺类,也未发现福寿螺的踪迹。

这些江边螺究竟是什么品种?记者将照片发给南昌大学淡水贝类多样性课题组陈辉博士。他辨认后指出,现场的螺类包含耳河螺、石田螺等常见品种,虽然并非保护动物,但野生螺类受水质影响极大,即便高温蒸煮也难完全杀灭寄生虫。“就连市场买的螺,也必须彻底煮熟煮透,更别说来源不明的野生螺了。” 陈辉特别提醒,像福寿螺这类寄生虫 “重灾区”,一口误食就可能引发感染。

泰和泰(济南)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嵘林介绍,虽然常见石田螺、圆田螺未被列入保护名录,但田螺科的云南螺蛳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,一旦误捕将面临最高十年以上有期徒刑。即使捕捞普通螺类,若在禁渔区、禁渔期作业,或使用禁用工具,也可能违反《渔业法》,面临罚款、吊销许可证甚至没收渔船的处罚。

针对江边摸螺的安全隐患,张嵘林律师强调,若水域设置了 “禁止下水” 警示,成年人擅自下水发生意外需自担主要责任;未成年人溺亡,监护人则可能承担大部分责任,而管理方若未履行警示、防护等义务,同样需承担过错赔偿。

湘江边的螺看似唾手可得,实则暗藏健康与法律双重风险。无论是为了舌尖安全,还是避免触碰法律红线,“野生螺” 都该慎之又慎。毕竟,一顿 “鲜” 味的代价,或许远超想象。